top of page
  • FOODIVAL

2024年「走塑」在即 政府該如何協助餐飲業順利過渡?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覺醒,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環境保育政策。香港政府早在本年3月向立法會提交《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走塑」條例),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製造、銷售或分發。立法會於上月恢復二讀辯論,並三讀通過草案。草案原定於 2025 年正式實施,但由於疫情下市民傾向「叫外賣」,使即棄餐具和餐盒的用量大增,政府因此希望加快「減塑」甚至「走塑」步伐,將計劃提早至明年 4 月 22 日(即世地球日)實行。 餐飲業每日需要使用大量塑膠產品處理外賣訂單,篩選及改用環保餐具無疑是一大挑戰。面對政府「走塑」在即,餐飲業是否已準備就緒呢?而政府又該如何協助業界順利過渡,避免利民之政反成擾民之策呢?



「走塑」條例是什麽?


「走塑」措施將分兩階段管制九類即棄膠餐具,包括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碟、杯、杯蓋、食物容器及食物容器蓋。首階段會在草案通過 6 個月後開始實施,,條例將全面禁止餐飲處所向堂食顧客提供任何即棄膠餐具,並禁止銷售和向外賣顧客提供其中五類,包括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 (包括刀、叉、匙和碟)。而在第二階段中,政府建議全面禁止在本地銷售即棄膠餐具和禁止餐飲處所向堂食及外賣顧客提供任何即棄膠產品,包括杯、杯蓋、食物容器及容器蓋。如違反相關規定,最高可處罰款 10 萬元。執法人員可向零售商或餐飲業處所負責人,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罰款額約為 2,000 元。



餐飲業準備好迎接「走塑」新時代嗎?



眾所周知,大部分餐廳都會為外賣顧客提供一次性塑膠餐具,有些甚至在堂食時也提供一次性餐具。以一份外賣平均配有五至六件即棄餐具,並估計一小時可以賣出 20 份外賣來計算,餐廳每小時平均可以派出過百件即棄餐具。此外,根據環保署公布的「2021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廢塑膠佔都市固體廢物的第二大成分,2021 年於堆填區的廢塑膠棄置量為每日 2,331 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的 21%),較 2020 年的棄置量增加 0.8% 。增幅估計是受疫情影響,市民大衆叫外賣的次數大增,並沒有下降的趨勢。雖然草案早於今年3月首讀,政府已向市民預告本港即將禁止即棄膠餐具,希望社會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然而,許多餐廳似乎並沒有積極回應政策和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較早前,有記者於午膳時間到旺角花園街及通菜街一帶進行觀察,發現所有食肆均採用塑膠飲管,其中更有 4 間食肆為堂食客人提供即棄膠餐具,只有有 10 間食肆提供木製餐具。記者即場訪問了一些餐廳負責人,有負責人指雖然已收到食環署通知有,但並不會在正式實施前在營運上作出改變,主要因爲更換餐具的成本過於高昂,可能是現時的 1.5 至 2 倍,希望「能晚一天是一天」。同時,負責人也指出許多餐廳都難以聘請洗碗工,而小店也因面積及成本問題難以添置洗碗機,因此即棄膠餐工具為較理想的選擇。記者甚至發現有小食店負責人並沒有聽過「走塑」政策的消息,並表示「我們從沒提交過諮詢意見,自然不會提前做什麼,到時要罰款先算」。由此可見,不少餐廳也因爲「走塑」成本高昂,或因政府宣傳和支援工作不足而拒絕提前準備,甚至以消極的態度「 到時要罰款先算」來應對。



政府如何協助餐飲業順利「走塑」?



要改變市民和業界的習慣,實行全港「走塑」並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操之過急,不但會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困擾,更會影響業界營運,減慢餐飲業復甦,甚至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政府不但需要做好宣傳工作,更需為市民和業界提供完善的配套和支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協助他們順利過渡,一同邁進「走塑」新時代。



與供應商合作 協助餐廳篩選環保

由於不少餐廳都表示難以找到可完全替代塑餐盒的環保容器,政府因此應充當主導者角色,為業界制定清晰的「走塑」餐具指南和篩選合適的供應商,如舉辦大型的環保餐具及包裝展覽,為餐廳提供即場配對的機會,讓業界有更多渠道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同時,政府可與環保團體合作,為願意向業界提供可重用環保餐具租借服務的供應商提供補貼,讓他們可以以更親民的價格租借可重用餐具給餐廳,為業界減低「走塑」成本壓力。現時,政府已推出了綠色餐具平台,上載了合資格產品和供應商名單供業界選擇,而該平台僅是「白名單」,餐廳同樣可以自行選擇符合要求但並未上榜的供應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在政策正式實施前加強宣傳力度,透過線上及線下宣傳,如設立網上平台、製作電視廣告、定期於各區派發宣傳單張給業界等,確保大型餐飲品牌以至獨立小店也可掌握到最新的資訊及執法時間表,做好「走塑」準備。


寬限期彈性執法

長期以來,餐飲業和市民習慣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和餐盒,要改變這種習慣並不是一時半刻可完全實現。加上,市面較難找到既獲政府認可又符合本地飲食需求的可降解餐盒,尤其環保容器在耐水性和耐熱性不足,未夠滿足部分餐廳的要求。例如中式餐廳經常提供熱湯和鑊氣小炒,假如使用的環保容器耐水性和耐熱性不足,湯水和菜式中很容易浸入「紙味」,影響口感,甚至出現容器融化,湯水和菜汁溢出的情況,影響客人和餐廳聲譽。無容置疑,政策在實施初期將會為大家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更會加重業界負擔,亦不排除部分餐廳會將採購成本轉嫁消費者,最終對市民日常生活和整體經濟構成一定影響。有見及此,政府在執法時可以給予一定的寬限,並設下寬限期,允許較大程度彈性的執法,例如先給予口頭警告給初犯的餐廳,避免在政策實行初期雷厲風行,減低社會和業界的不滿和不便,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習慣,順利過渡。 完善配套 培育市民環保意識

除了為條例制定清晰的框架及分擔業界負擔,政府也需從根本出發,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和渠道,包括宣傳廣告、社交媒體、公眾講座和工作坊等培育市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市民使用可重用餐具和餐盒的重要性,令更多市民願意接受方案。與此同時,政客將會雙管齊下,在明年 4 月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徵費),届時,市民須購買指定尺寸膠袋及標籤以包妥垃圾方可棄置,違例者最高罰款 50,000 元。相信不少市民會因爲害怕罰款或承擔更高的家居垃圾徵費而盡量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從而減少製造垃圾。除了宣傳教育及徵費,政府也可與業界合作,提供經濟誘恩,大力推動回收計劃,例如為自備可重複使用餐具和餐盒的外賣顧客提供優惠折扣或積分以換獎勵。此外,政府也需要完善綠色生活的配套,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設施,如在公共場所和辦公區域提供洗滌設施和儲存空間,方便市民清洗和攜帶可重複使用餐具和餐盒,甚至可擴大這些設施的數量和覆蓋範圍,鼓勵市民自備餐具和餐盒。


推動餐飲數碼轉型


由於環保餐具價格昂貴,業界來年的營運成本預期增加,相信餐廳免費派發即棄餐具的習慣將不復見。相反,業界將會更謹慎地選擇環保餐具供應商,並會更重視餐具的存貨水平和報廢率。然而,餐飲業出名工作量大和人手短缺,前線需要兼顧繁重的樓面和行政工作,單靠人手處理難以有效地管理庫存和採購工作。餐廳因此可以考慮引入專為餐飲業而設的採購及庫存管理系統,例如 FOODIVAL,以加强供應商管理及建立更可靠的庫存管理,有效控制庫存水平和採購成本:


  • 供應商資料管理界面及評分系統 系統可以整合所有供應商資料,包括名稱、聯絡電話、送貨車期、截單時間、產品價格等外,可以即時比較不同供應商提供類似產品的價格,方便餐廳篩選合適供應商。餐廳在下單時亦可看到不同的送貨備註,掌握最新的供應商資訊。系統更特設供應商評分系統,餐廳可在收貨時加入評分或評語,方便中央採購部日後評估供應商質素,作爲選擇優質可靠夥伴的重要參考。如果餐廳的規模較大,中央可透過系統規範餐廳可使用的供應商及購買的種類,避免出現未經審批的供應商及管理混亂的情況,同時掌握各分店的最新採購狀況。

  • 庫存水平及過期提示 餐廳可按需要在系統中為每一種餐具預先設定「最低庫存量」或「最高庫存量」,當系統發現某餐具的存貨已低於安全數量便會自動發出通知,提示員工及時補貨。餐廳因此可以更輕易維持足以應付1至2個月營運的庫存水平,當遇到突發的運輸延遲或缺貨問題等,也有足夠時間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及安排。從此無需再單靠估算入貨,減少庫存不足或過量的問題,更有效控制成本。如部分環保餐具有保存期限,系統可按餐具的入庫日子計算其有效期限,發出「即將過期提示」提醒餐廳及時使用該批次貨品,避免因過期而導致浪費問題,減低額外成本,確保存貨品質。


此外,系統也可簡化餐廳的整個採購流程,減少人手工作,提升效率,長遠更可以幫助餐廳減少食材報廢及分析菜式成本,改善食譜,減低營運成本。



政府凝聚各界實踐環保政策 共同打造綠色香港

無可否認,政府在實踐環保政策和打造綠色香港方面需要扮演領導者的關鍵角色,凝聚各界,並得到各方的廣泛參與和合作,才可以建立一個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實現綠色和零碳香港的願景。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餐廳採購及庫存管理系統 (Inventory and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以加强供應商管理、提升營運效率及降低食材成本,請按與聯絡我們!



bottom of page